不選透明的、顏色鮮艷的
如果是准備用來洗臉,不要選天然手工皂這兩種皂。透明的是皂基皂,提走了甘油,會令皮膚干燥。舒膚佳洗完手都干燥的要塗護手霜,更不要說洗臉了。顏色太鮮艷且久不退色的,大半是添加了色素。正常情況下普通洗面奶都不會添加太誇張的顏色,那轉頭來選擇手工皂更是看中了無添加的特色,所以就不要再請色素上臉了。不論是色素還是香精,這些都是可能造成皮膚干燥、敏感的添加物。
還想補充一點,就是氣味,如果在挑選,確實無法聞到肥皂帶著什麼氣味,但現在很多商場都有多不知名的小櫃台,擺著一整條一整條花花綠綠的皂,香氣撲鼻,味道都很工業,那是香精的味道,那些是工業手工皂。完全沒添加任何香精色素的皂看起來顏色都會是柔和中帶些土氣,成熟後天然色素也很難維持鮮艷,摸著聞著感覺就好像是小時候用過的燈塔牌肥皂。有人會問如何分辨添加的是香精還是精油,我對精油的味道不熟悉呀,很簡單,有些精油的氣息本身其實並不悅人的,但是精油有獨特的力量,讓你一聞就放松、舒緩,感覺肺泡都打開了,就是這樣。
不選賣未成熟皂的賣家
手工皂的制作在50度以下冷制完成,依靠自身反應的溫度來完成皂化的過程,這個過程在油堿混合、trace、入模凝固成型的階段中能完成80%-90%,剩下的要在四周內慢慢進行。不成熟的皂有可能皂化反應不完全,ph值沒有完全降到適肌水平,或者晾曬硬度不夠導致使用壽命短。
如果皂還沒熟就開賣,快遞手工皂過程中的悶熱受潮磕碰都可能造成油斑、酸敗等變質隱患,買家如果再缺乏相關的保存常識,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真是說不清。只出售成熟皂的負責皂師,是不會給自己惹這樣的麻煩的。
不選不公開配方的
配方是皂師的命根子,話這麼說一點都沒錯,但是如果不知道各種油配比的精確比例,配方是很難被破解、被模仿的。即便是同樣的比例,各皂師用不同品質的油也會造成很大差異。流傳幾個世紀的馬賽皂是經典,是固定比例,但各皂師作品依然各有特手工皂推薦色。所以說,皂師不願公布用油比例是可以理解的,但如果是拿出來賣錢,有責任讓買家知道肥皂裡都加了什麼東西。
慎選天價皂賣家
作為一個幾乎只用到一種油品的皂鋪,就算是所有的油都是從老農手裡收來的土法初榨油,大量購入單一油品肯定會有固定進貨渠道,那也就會有比零售價低的多的價格。村裡土法榨的山茶油零售是80多元一升,野生山茶油5升裝的算下來50元左右一升,三清山茶油40一升,這都是有價可循的。即便那家店鋪用的都是價格最高農家油,一升油能出多少皂,就算把店裡客服人員的五險一金都攤到每塊皂的頭上,我依然不覺得成本會高過50塊。
應該說上多數皂師的鋪子手工皂禮盒都是兼職的,出於對制皂的愛,做出多余的皂換了錢,好維持下去這個燒錢的愛好,並不以賺錢為主要目的,即便賺錢也是辛苦錢。在這種前提下,我認為根據用油的不同,50克左右的皂10幾塊到40幾塊都是我可接受的範圍,有些加了玫瑰精油皂賣40來塊,沒什麼不合理。價格再高,那我可以選擇不買,到頭來肥皂只是用來洗臉洗澡或洗頭的清潔用品,消耗品,不太能當成奢侈的保養品。
選擇地域接近的皂師
生活在干燥北方的皂師,做出的自然是相對滋潤的皂;生活在濕熱南方的皂師,大約做出的就是偏清爽的吧,這應該很好理解,如果買了南方皂師的皂發現不夠滋潤,會覺得這其實也很正常。
手工皂界無人不知的前田京子,據說是生活在北海道的,所以她的配方到了台灣就被改良;各種台灣的手工皂指導書上的配方,可發現硬油比例之高,皂師都較少用到那麼大比例的硬油吧。反正天氣、濕度、水質都是會讓使用感受產生變數的原因。
- Aug 14 Tue 2018 10:23
挑選手工皂的要點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